“汉语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研究”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29


4月6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勤政楼第三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4名专家为项目把关定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出席会议并致辞,社科处负责人及文学院相关教师参加。会议由文学院院长赵黎波主持。

秦法跃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该项目对推动汉语语言哲学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期待各位专家为本次课题研究把脉问诊,提供智力支持,使重大课题的研究增强可操作性,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推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

开题论证会由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崔应贤教授从选题背景、理论框架、研究内容以及重点难点等方面作开题报告。五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就汉语语言哲学认定的背景参照、“百姓日用即道”的汉语哲学、核心理念界定、现实问题解析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汇报。

与会专家围绕课题研究的对象、范围、理论深度、方法论和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指出,课题研究范围广泛,需要在具体研究对象和范围上进行圈定;课题研究要处理好虚与实、分与合、浅与深的问题;必须从汉语语言的实际出发,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深化汉语语言哲学的基础理论。

韩震在总结时指出,“汉语语言哲学”的研究要破除传统的中西二元论思想,必须从汉语语言的事实和特点出发,寻找汉语语言哲学的独特魅力。他强调,课题研究需厘清研究逻辑体系、注重历史梳理与理论创新统一,最终推出符合汉语实际和中华文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做出贡献。

经过充分讨论,专家组认为,“汉语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研究”重大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得当、目标任务明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意开题。专家组同时建议,课题组要充分吸收专家意见,并融合在具体研究之中,让研究具有更强的学理性和创新性。

开题论证会前,校长郭海明会见了参会专家。

(文学院 王 瑞/文 赵一萌/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