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于飞教授团队在Global Change Biology(《全球变化生物学》)上发表题为“Global avian frugivore-fruit trait matching decreases towards the tropics”的研究论文。论文由河南科技大学张明明副教授、我校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王洋、西华师范大学杨锡福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我校于飞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易现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在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传统理论认为,热带地区因物种多样性高、生态位分化明显,生物相互作用(如传粉、种子传播)更强烈。然而,食果网络中鸟类与果实的特征匹配是否遵循这一规律尚未明确。为解开这一谜团,研究团队构建了包含200个鸟类食果网络的数据集,在全球范围内深入探究食果鸟类的体重、喙宽与果实大小、颜色之间的关系奥秘。
研究发现,热带地区鸟类与果实的特征匹配更弱,与“热带生物互作更紧密”的理论相悖。高纬度地区鸟喙大小与果实大小的匹配程度更高,首次揭示了性状匹配强度随纬度升高而增强的反直觉规律。热带生态系统可能通过泛化互作维系系统韧性,而高纬度地区则依赖特化互作维持功能稳定。该成果为预测气候变化下的物种互作响应提供了新视角,为生物地理学从关注物种分布格局向揭示互作网络格局的研究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证基础。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70180
(生命科学学院 王 洋 杨钧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