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中原名师、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李朋云老师在外国语学院报告厅进行了题为“指向审辩式思维培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教育硕士导师金莉老师主持,来自河南省内部分地市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代表、学院教育硕士10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围绕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技术革命挑战、审辩式思维培养、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中学教育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讲座伊始,李朋云老师以1811年英国鲁德运动为历史背景,分析了技术革新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与长远价值。他指出,当前技术革命既带来职业转型的阵痛,也为教育提供了重塑教学模式的机会。教育工作者需突破传统框架,通过创新思维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避免单纯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限制学生潜力。针对“审辩式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李朋云老师通过自身邀请外教用餐的真实案例,生动阐释了决策前需深入了解需求的必要性。他强调,审辩式思维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例如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文本、提出质疑,而非仅关注标准答案。此外,他援引程晓堂老师的《思维品质漫谈》,呼吁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写作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评一体化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讨论中,李朋云老师结合中考、高考阅读理解题型设计,提出教学与评价需高度一致的观点。他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建议教师通过设计推断预测、主旨归纳等课堂活动,覆盖考试评价维度,同时注重语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例如,通过分析英语国家超市标识与生活场景的联系,解决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针对应试教育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李朋云老师批判了“泰勒模式”下的流水线式教学。他指出,当前评价体系过度依赖成绩,导致教师以刷题、背诵等方式施压,削弱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动力。建议学校管理层优化评价标准,重视教学常规与创新实践的平衡,并通过多元反馈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讲座尾声,李朋云老师总结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教师需以目标为导向,融合‘四研’(研读课标、教材、考卷、学生)理念,构建结构化认知体系。”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为日常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改进方案。此次讲座不仅为省内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更为推动区域教育模式转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李朋云老师的深入分析与案例分享,赢得了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与高度评价,进一步激发了教育从业者的创新热情与责任感。
专家简介:李朋云,中原名师,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人教版教材培训专家;曾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长垣兼职教研员;曾主持完成省级课题5项,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多项,在《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主编教辅资料多本。
(外国语学院 肖俊林 韩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