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陆渔文化
|  
趣味典故丨“琴高乘鲤”——古人对现世的美好祈愿

趣味典故丨“琴高乘鲤”——古人对现世的美好祈愿

发布时间: 2023-03-14     浏览次数: 3591

汉魏升仙思想盛行,尤热衷以升天的故事和图像表达人们对人死后的祈求。汉代刘向《列仙传》卷上记载:“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曰:‘皆洁斋待于水旁,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刘向《列仙传》)后以此典指得道成仙、入水仙去。


明朝李在 绢本设色画 《琴高乘鲤图》(图源上海博物馆)


唐代陆广微《吴地记》还为其升仙的过程赋予了丰富的想象:“乘鱼桥在交让渎。郡人丁法海与琴高友善,高世隐不仕,共营东皋之田。时岁大稔,二人共行田畔,忽见一大鲤鱼,长可丈余,一角两足双翼,舞于高田。法海试上鱼背,静然不动,良久遂下,请高登鱼背,鱼乃举翼飞腾,冲天而去。”

将鲤鱼当成坐骑一说在历史上多有说法。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鱼虫》中将各类骏马之名称为鲤:“兖州人谓赤鲤为赤骥,谓青鲤为青马,谓白鲤为白鲯,谓黄鲤为黄雉。”其中赤骥、青马、白鲯、黄雉都是有史可考的宝马良驹的名称。《列仙传》另记载子英乘鲤化仙的故事。“子英者,舒乡人也,善入水捕鱼,得赤鲤,爱其色好,持归着池中,数以米谷食之。一年,长丈余,遂生角,有翅翼。子英怪异,拜谢之,鱼言:“我来迎汝,汝上背,与汝俱升天。”即大雨,子英上其鱼背,腾升而去。岁岁来归,故合食饮,见妻子,鱼复来迎之,如此七十年。故吴中门户皆作‘神鱼’,遂立子英祠云。”(刘向《列仙传》)明确指出人们将鲤鱼视为“神鱼”供奉。

受“琴高乘鲤”的影响,人们更多地把赤鲤当成仙人的坐骑,鲤成为人与仙之间的媒介。升仙愿望的背后是古人重视生死问题的表现(张倩仪《魏晋南北朝升天图研究》)。人们希望鲤鱼神可以引导故去之人升入仙界,在故去之后也可以如生前一般享受荣华富贵,鲤被寄托了在世之人对故去之人的人文关怀之意。


“琴高乘鲤”的传说被后世诗人用来吟咏仙道。尤其是在唐代,文人将对乘云踏雾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悲欢融为一体,那些沉沦潦倒、仕途坎坷的文人向往仙界的愿望较常人更为强烈(王友胜《试论唐代文人的崇道之风与游仙之作》)。例如,“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罗隐《钱塘江潮》)、“东游借得琴高鲤,骑入蓬莱清浅中”(陆龟蒙《高道士》)等。还有岑参《阻戎泸间群盗》“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用仙人乘鱼来表达忧思国难、归乡心切、感叹现实的悲慨;李白《九日登山》用“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来歌颂在山中隐居、赏溪听琴的神仙般的生活,借“琴高乘鲤”抒发了对现世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