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晚,“琢玉太行”(研究生学术沙龙)第四十二期在旅游学院三楼行知大讲堂举办,线上同步进行;牛明铎、陶玉霞等老师与全体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由王玉婷老师主持。
首先,丁利蓉同学汇报了《旅游目的地数字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同盟古镇为例》的研究内容。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成熟量表,设计符合本文的量表题项,开展线上和线下的调研;还利用了结构方程模型运营SPSS 27和AMOS 21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信度,效度检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度检验,假设检验。最后展示了现阶段的成果:游客消费需求呈现显著数字化取向,目的地数字形象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影响行为意向,且不同心理定位群体需差异化营销策略,为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字形象建设路径。随后,史太康同学以《具身视角下摩托车自驾游者生命意义感生成机制阐释》为题进行了报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研究,自下而上从数据本身建立实质理论的研究方法,注重材料和编码间的不断比较。通过爬取摩托车论坛游记数据与俱乐部成员深度访谈,借助NVivo软件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研究发现:生命意义感生成遵循"具身实践-情感互动-价值重构"路径,通过自我反思打破原有意义体系,最终形成"认知深化-情感升华-行为强化"的动态循环机制,为深度旅游体验研究提供了具身理论新视角。
最后,与会老师对两位同学的研究给予评价,并提出多项建设性建议。牛明铎老师分享了文献综述的阅读及写作技巧并叮嘱大家一定要耐下心看文献综述;陶玉霞老师对“如何丰富论文的写作背景”进行指导。这次活动为在场的同学上一次生动有趣的论文指导课,增强了同学们对科研热情,为同学们未来学术探索打下基础,为学院的研究生事业发展提供活力。
(旅游学院 文/李颜颜 何永浩 图/董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