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夏安东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并为物理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溶剂化对复杂分子激发态过程的调控”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夏安东教授首先重点介绍了溶剂化相关的光谱移动、激发态溶剂化过程的微观图像、溶剂化诱导的激发态震荡、复杂体系的溶剂化过程以及对激发态和基态的溶剂化探测;之后又介绍了飞秒时间分辨的荧光亏蚀、溶剂化相关激发态暗态的探测和激发态的调控、分子DEAHF的泵浦-受激亏蚀-探测(PDP)光谱、飞秒受激Roman的获得溶剂化过程;最后展望了fs时间分辨和高精度飞秒各向异性技术的应用。夏安东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回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
报告人简介:
夏安东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固体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3-2006年,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日本理化所(RIKEN)、韩国国家标准科学研究院、耶鲁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和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或访问研究。2001–2020年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20年9月为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教授。主要围绕“凝聚相复杂量子材料体系非平衡态动力学前沿科学与应用”的主题,瞄准该领域国际重要前沿课题,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凝聚相复杂量子材料体系的激发态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实现量子材料的激发态过程的调控。在J. Am. Chem. Soc.、J. Phys. Chem. Lett.、J. Phys. Chem. A/B/C、J. Chem .Phys.和 Phys. Chem. Chem. Phys等国际知名专业期刊上正式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
(物理学院 杨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