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学科研团队
学院主页

热烈祝贺课题组2022级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答辩顺利完成!

时间:2024-03-08浏览:61设置

热烈祝贺课题组2022级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答辩顺利完成!



张淑稳同学的论文开题题目“生态浮床对水华池塘微型生物群落动态及MCs去除效果研究”。我国是渔业大国,淡水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占52.26%),然而集约化养殖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水域生态环境。一方面,高浓度投饵以及鱼虾蟹等养殖品种排泄物、未被利用的饵料沉降水底致使底质硫化物、氨氮、甲烷等有毒有害因子积累;另一方面,养殖过程中氮磷等营养积累导致的富营养化——蓝藻水华的发生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生态浮床作为一种生态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治理中。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改善水生态环境。本论文重点研究生态浮床对水中浮游植物动态影响以及MCs去除效果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重点探讨其对产毒微囊藻比例及MCs含量、绿藻形态影响,旨为全面评价养殖池塘修复效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并为优化生态养殖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赵建南同学的论文开题题目“基于多群落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估黄河干支流生态健康”。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黄河流域水污染严重,由此导致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状况受损。因此全面评估黄河健康状况和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是当前极为重要的任务。目前对黄河的研究多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如利用水质指标和沉积物指标来评估水体健康,水质指标虽然可以快速反映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质量,但是,水质指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通常无法全面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应用生物完整性评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综合考虑了多种生物群体的丰度、多样性和健康状况,能够全面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突破以往以单一水化指标或单一的生物指数来评估,本实验以黄河干支流为主要研究区域,旨在基于生物完整性指数,对黄河干支流水生态健康进行准确评估,并探讨与黄河健康相关的关键因素。



卢思泽同学的论文开题题目“人类活动下浮游动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演替与调控机制”。该课题通过采集黄河流域浮生物样品,基于形态学特征,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指数。结合环境数据(营养盐、物理因子、空间因子),分析黄河流域浮游生物的网络互作与环境因子的复杂关系,揭示群落稳定性演替与调控机制。预期结果: 了解浮游动物优势种和群落结构演替过程,了解浮游动物群落构建模式和调控机制;初步阐述在人类活动下浮游动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演替与调控机制,为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生物学依据。


魏颖同学的论文开题题目“基于叶际/根际微生物群落响应动态的沉水植物与有害蓝藻竞争的微生态机制”。本课题主要基于沉水植物恢复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为基础,重点关注蓝藻与沉水植物互作过程中,植物叶片附植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响应机制,以及可能发挥的功能,用于指示生物膜-植物系统在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和环境恢复中的潜在用途,进而丰富草藻演替理论,稳态转化理论,实践上指导富营养水体植被恢复工作。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