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1. 植物学(071001 

植物学科是生命科学学院1996年获得的硕士点之一。在此之前,该学科曾联合培养硕士生17名。植物学硕士点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植物学专业高级人才的任务,具有培养研究生的丰富经验,同时建有野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8个。本学科点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主要目标,凝炼了作物生理生态与循环农业、药用植物生物技术、植物化学调控等研究方向,研究特色较为突出,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取得了一批应用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

1 作物生理生态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省份,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团队遵循“立足河南,突出特色,深化基础,侧重应用”的宗旨,重点围绕小麦生理生态问题开展了中原经济区循环农业创新关键技术、小麦丰产节水节肥创新关键技术、小麦玉米两熟均衡增产技术、麦玉可持续超高产共性理论与关键技术、小麦重金属污染减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重中之重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小麦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农业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和“粮食作物丰产节水节肥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肥水一体化优化管理技术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研创新工程等项目(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重大攻关先进个人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37项。2004年以来,李春喜教授受聘担任国家科技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和国家科技项目专员,指导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9972013年本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67名,其中有20人考取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2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

该方向以四大怀药、金银花、裕丹参等豫产道地中药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离体保存、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关键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高频率植株再生与遗传转化、脱毒快繁及产业化、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细胞培养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质量标准和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以及种苗繁育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促进道地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该方向成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公益性专项子课题1项,河南省杰出人才计划项目等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达300余万元;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3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SCI源期刊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4部。2000年以来,李明军教授一直从事豫产道地中药材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怀山药、怀地黄脱毒快繁及产业化研究方面,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化学调控

以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对我省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花芽分化及花器官形成、代谢进行调控,寻求高效、低值、无毒的水肥及化学调控措施,尤其是植物生长物质的筛选与优化,解决农、林、果、蔬及花卉生产中花期控制、雄性不育的诱导和优质高产等问题。同时对我省主要园林观赏花卉和药食兼用花卉品种进行改良,培育花色美、花期长、观赏价值高的园林花卉新品种以及提高药食兼用花卉花瓣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活力的新品种;以及植物天然花青素的提取与人工酰基化修饰。本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5项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SCI、一级学报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教材与著作3部。受理国家发明专利5项。 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优势花卉观赏、食用与保健优质高效开发研究” 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壹等奖(豫教[2012]040174号);省教改项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获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豫教[2012]18929号);校教改项目“《植物生理学》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创新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获第十届教学成果一等奖(校教[2011]001018号)。

4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方向主要研究药用植物的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药用植物细胞分化与药用成分产生的关系……。该导师组成员先后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等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在SCI源期刊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撰写著作6部。

目前本硕士点共有导师1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13人具有博士学位,牵头导师为李春喜教授,招生方向有小麦生理生态、植物生理、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生物技术四个方向。本硕士点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77名,现在读硕士生41名,每年面向全国招收1520名硕士研究生。

植物学硕士学位点导师名录(导师简介请点击姓名链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1

李春喜

1964.03

 二级教授

研究生

博士

2

李景原

1963.06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3

 

1958.01

三级教授

本科

学士

4

李明军

1962.02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5

王太霞

1964.08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6

姜丽娜

1973.01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7

 

1973.10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8

赵喜亭

1971.07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9

刘海英

1974.12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10

李万昌

1974.05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11

陈明霞

1973.12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12

张黛静

1974.04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13

王华华

1980.09

副教授(内聘)

研究生

博士

14

 

1982.04

副教授(内聘)

研究生

博士

 

2. 动物学(071002

动物学科是生命科学学院1996年获得的硕士点之一,连续七届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点拥有猕猴养殖场、实验动物繁育中心和8个野外实习基地。目前本硕士点共有导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或高级实验师)8人,牵头导师为陈广文教授,招生方向有动物生态与动物资源、涡虫再生的分子机理两个方向。本硕士点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48名,现在读硕士生17名,每年面向全国招收510名硕士研究生。

动物学硕士学位点导师名录(导师简介请点击姓名链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1

陈广文

1963.10

三级教授

研究生

博士

2

牛红星

1962.10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3

陈晓虹

1964.02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4

王文晟

1968.02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5

 

1963.04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6

吕九全

1964.05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7

张合彩

1977.03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8

宇文延青

1970.12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9

董自梅

1968.12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10

 

1983.01

副教授(内聘)

研究生

博士

11

薛德明

1964.11

高级实验师

研究生

博士

12

侯进怀

1963.11

高级实验师

本科

学士

 

3. 生理学(071003

生理学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历经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形成了细胞增殖分化的内分泌调控、分子生理学、细胞损伤与修复、细胞生理与细胞免疫四个招生方向。目前本硕士点共有导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牵头导师为宁黔冀教授;具有博士学位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本硕士点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名,现在读硕士生14名,每年面向全国招收510名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内容:

1)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与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咪唑类外源化学物对虾、蟹等经济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效应及其分子机理。该研究的部分成果已在实际生产中成功应用,推广面积达1000亩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宁黔冀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生理学硕士点牵头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成果转化项目、河南省创新人才项目等多项,在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SCI一区)、AquacultureSCI二区)、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了学术专著甲壳动物的激素及应用

2细胞免疫学研究

主要研究炎症反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巨噬细胞的极化与癌症发生,皮肤创伤与修复,植源性抗炎药物的调控机制。从事该方向研究的李卫国教授,2004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细胞生物学专业(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曾参与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主持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已在《Life Sciences》、《Electrophoresis》、《分子细胞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报》、《解剖学报》、《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等国内外SCI源期刊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3)癌变的分子机制

主要研究哺乳动物消化道肿瘤癌前病变的分子机理,该方向在世界上首报野生太行山猕猴食管癌,受到了美、英、法、德、日、阿根廷等国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关注,被国际著名刊物“Index Medicus”和美国“Orego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收录和转载。从事该方向研究的张红绪教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课题近20余项,在SCI和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

生理学硕士学位点导师名录(导师简介请点击姓名链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1

宁黔冀

1964.03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2

张红绪

1955.07

教授

 

学士

3

李卫国

1963.05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4

翟心慧

1963.03

副教授

本科

学士

 

4. 水生生物学(071004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与生存的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主要探讨水生生物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的关键性和综合性的理论和应用等科学问题,包括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水生生物的环境监测、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规律、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域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和鱼类的关系、湿地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领域。该学科对深入认识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水生生物资源,拯救濒危物种及物种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水生生物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招生方向有鱼类资源与保护利用、鱼类发育分化的分子机制、蓝藻生态毒理学三个方向。本硕士点目前有导师4人,其中教授3人(含校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1人,教授/副教授比例为75%、博士比例为80%,牵头导师为李效宇教授。本硕士点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7名,现在读硕士生11名,每年面向全国招收510名硕士研究生。

本硕士点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水生生物资源与保护利用、藻类生物技术、藻类分子生物学、鱼类功能基因组及其系统演化、鱼类性别决定和发育生物学、鱼类发育遗传学、蓝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水环境污染物的环境毒理学等。该学位点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其发展和建设目标,重点研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物学。近年来在经济鱼类功能基因组及其发育遗传学研究、土著经济鱼类的资源及其生物学研究、食用蓝藻的人工大量培养与功能食品开发利用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蓝藻毒素的分子毒理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绩,并获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该学位点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 子课题、科技部项目的子课题、省级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等5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材8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水生生物学硕士学位点导师名录(导师简介请点击姓名链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1

李效宇

1965.01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2

杨太有

1963.12

教授

本科

学士

3

夏晓华

1982.02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5. 微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是目前生命科学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因其应用面广和在基础前沿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专业于2000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此之前该学科曾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是我院培养硕士研究生历史较长的专业之一。该学科点有环境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制药四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该学科点目前有导师6名,教学和研究人员8人,牵头导师为杨清香教授。其中,教授3名,占导师总人数的50%,教授中2名为校特聘教授;所有的导师都具有博士学位;4名导师都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占导师总人数的67%。本硕士点已毕业硕士研究生75名,现在读硕士生28名,每年面向全国招收812名硕士研究生。

学科点拥有资源微生物与功能分子河南省高校创新团队,资源微生物与功能分子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平台,现有教育部新世纪高校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人,河南省杰出青年1人,河南省骨干教师1人。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学科点已经形成环境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和应用、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抗生素污染与基因水平转移、土壤连作障碍、微生物酶资源和菌种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微生物原料药发酵控制技术研发、基因工程制药、微生物动物饲料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近三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以及企业横向联合项目等资助课题10余项,在SCIE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10余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通过省级鉴定成果多项。

微生物学硕士学位点导师名录(导师简介请点击姓名链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1

杨清香

1966.11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2

周延清

1963.04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3

王海磊

1978.09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4

刘国生

1964.07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5

王振宇

1972.01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6

陈建军

1975.02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7

王云龙

1962.06

教授级高工

研究生

博士

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6. 遗传学071007  

遗传学科于199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此之前于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8年成为河南省首批重点学科。目前本硕士点共有导师12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员)7人、副教授(或高级实验师)5人,牵头导师常重杰教授。该学科点有植物分子遗传、分子细胞遗传及生物技术、植物分子育种三个招生方向。本硕士点已毕业硕士研究生70名,现在读硕士生32名,每年面向全国招收812名硕士研究生。

遗传学硕士学位点导师名录(导师简介请点击姓名链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1

常重杰

1965.11

三级教授

研究生

博士

2

卢龙斗

1954.04

三级教授

研究生

博士

3

周延清

1963.04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4

杜启艳

1964.05

教授

研究生

硕士

5

邓传良

1975.12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6

段红英

1976.04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7

高武军

1973.12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8

李建军

1964.06

高级实验师

本科

硕士

9

燕帅国

1981.05

副教授(内聘)

研究生

博士

10

李书粉

1983.10

副教授(内聘)

研究生

博士

11

王清连

1956.12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河南科技学院

12

铁双贵

1960.04

研究员

研究生

博士

河南省农科院

 

7. 发育生物学071008   待补充

发育生物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是一门应用前景广泛的学科,其成果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和生物学难题的基础。目前本硕士点共有导师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牵头导师为张顺利教授。硕士招生方向有动物细胞分化机制、免疫调控、母胎免疫耐受、组织器官发生与发育调控四个方向。本硕士点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4名,现在读硕士生5名,每年面向全国招收37名硕士研究生。

发育生物学硕士学位点导师名录(导师简介请点击姓名链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1

张顺利

1964.03

教授

本科

学士

2

张文学

1957.03

教授

本科

学士

3

张新胜

1963.01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8. 细胞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科于200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校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之一。本专业依托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科研平台、国家级教学团队形成了生长发育调控与分子育种、细胞分化调控、再生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肝再生分子机理与肝组织工程、基因工程与分子工程制药五个研究与招生方向。其中有关大鼠肝再生及其细胞分化调控、水稻发育分子机理与育种等研究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已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16项;目前在研项目29项,包括国家973前期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项目6项,其他项目18项。已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SCI论文178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目前本硕士点共有导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或高级实验师)4人,牵头导师为徐存拴教授。每年面向全国招收1520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硕士生46名。本硕士点是培养细胞生物学高级人才的摇篮,累计毕业121名,其中约30%的硕士毕业生考取国内重点院校博士继续深造,或者到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成为本学科的学术骨干。

细胞生物学硕士学位点导师名录(导师简介请点击姓名链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1

徐存拴

1957.12

二级教授

研究生

博士

2

 

1972.09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3

梁卫红

1968.12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4

姬生栋

1963.05

高级实验师

本科

学士

5

王改平

1981.06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6

常翠芳

1982.02

副教授(内聘)

研究生

博士

7

黄俊骏

1981.11

副教授(内聘)

研究生

博士

8

王云龙

1962.06

教授级高工

研究生

博士

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9.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大学生物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对本科生物学各专业以及水产专业学生前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后续课程的知识点的构建,起着中间桥梁作用,是生物学、农学和医药学研究生入学大多数方向的必考课程之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原河南大学化学专业,1959年由化学系分离出来。从1986年起,郁正民教授和国内其他院校合招硕士研究生,1996年我院单独招收研究生,到2002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点单独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有:酶的功能与应用、应用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五个研究与招生方向。目前本硕士点共有导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或高级实验师)9人;获国内外博士学位8人(占80%);牵头导师为王林嵩教授。这支学术队伍从学术、年龄结构上看是一支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团结协作,勤奋进取,敢于创新的学术队伍,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本硕士点已毕业硕士研究生45名,现在读硕士生25名,每年面向全国招收510名硕士研究生。尤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在生物学中的诞生与发展一样,本学科虽说起步较晚,但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发展建设迅速,一年一个新台阶。

多年来本学科围绕河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四个稳定且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酶的功能与应用、分子生物学、应用生物化学和环境生物化学四个研究方向。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本学科形成了一支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合作精神、朝气蓬勃的创新团队。团队成员秉承本学科“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和国际同行们的相互交流,促进了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本硕士点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在SCI源期刊、国内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所获科研成果数量在逐年攀升。

2005年以来,本学科承担科研项目66项,其中国家项目12项,省重大、重点项目15项,总经费达120万元,人均7万元;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论文30篇、核心期刊75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获得各种科研教学奖9项;培养硕士研究生69人,在读硕士生47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人次,参加国内各级学术会议40人次。

主要研究方向:

1 酶的功能与应用

本方向系统的研究了心里美萝卜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变化。将进一步研究过氧化物酶的基因表达和其功能,丰富对过氧化物酶生理功能的认识。以过氧化物酶为突破口,在紫外、激光等对植物影响方面系统地研究过氧化物酶和其他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的变化。利用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技术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并将产品用于苹果品质改善。本方向在萝卜过氧化物酶研究上位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基础与应用并进的特色。

2 分子生物学

该方向主要开展动物免疫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通过对甲壳动物(如中国对虾、克氏原螯虾和中华绒螯蟹)先天免疫相关基因进行基因克隆、蛋白表达、活性检测和体内功能研究,对低等脊椎动物免疫因子的表达与调控及免疫调节剂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等,研究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并利用体内过表达技术评估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相关领域均处于领先水平。

3 应用生物化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致力于河南省生化制药领域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生化产品,包括酶、抗生物质、核苷类物质、疫苗等,为河南省生化药物、工业发酵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肌苷发酵生产、核苷类药物的微生物转化及抗生素发酵等方面具有优势。本方向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先进水平,相比之下经济效益尚不显著。

4 环境生物化学:

该方向在环境污染修复和紫外、激光等对植物影响方面系统地研究了重金属和化学物质污染等情况下,过氧化物酶和其他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的变化。为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人们应对气候和环境的改变提供了翔实的实验数据,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点导师名录(导师简介请点击姓名链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1

王林嵩

1957.11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2

 

1971.05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3

 

1963.08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4

卜艳珍

1972.01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5

李金亭

1962.10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6

邱宗波

1978.01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7

王俊丽

1971.01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8

 

1974.05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9

仉晓文

1984.08

副教授(内聘)

研究生

博士

10

 

1957.10

高级实验师

本科

学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