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12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通知
教务处 | 时间:2012-08-23
各学院、各有关科研机构: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等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现将2012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安排如下:
一、计划目标
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二、计划内容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申报对象
本年度项目申报对象为2010和2011级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010级学生可以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申报,不能担任项目负责人),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学年总评成绩排名在前50%,对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社会实践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项目申请者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团队成员以2-3人为宜,最多不超过5人,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分工;本年度每位学生只能参与一个项目进行申报。
四、申报要求
1、选题
本年度立项项目分为三类,分别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1)创新训练项目
申报项目要求以实验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以解决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企业研发及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某一问题为出发点,以知识、技术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为主的课题。
(2)创业训练项目
申请创业训练项目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题科学合理,做到思路新颖,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商业前景;立论依据较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团队成员在企业模拟运行中有具体的角色和分工。
(3)创业实践项目
具备初步的科研和动手能力,且在学术研究和创业实践方面有浓厚兴趣。创业实践项目可依托创新训练或创业训练项目的研究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并以此为基础与相关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建立明确的运营实体(主要以注册公司形式),将研究成果予以进一步实施,使之服务于社会。
申请立项的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必须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的研究项目,所有研究内容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学校鼓励以实验为手段,以创新、创业实践为目的,以解决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企业研发及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某一问题为出发点,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为主的课题。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和确定研究内容时应注意与学生科技竞赛相结合、与教师科研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学术前沿相结合、与技术开发相结合。并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项目过大、偏难。
符合申报条件的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自主从以上三类项目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
2、研究周期
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两年。
3、指导教师要求
申报校级项目者,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申报国家级项目者,指导教师应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科技竞赛和科技开发成果特别突出的副教授,且同时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鼓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担任指导教师。
本年度每位教师同时指导申报的国家级和校级项目不能超过2项。
五、申报立项程序
1、 9月11日前,各学院按照学校分配的申报名额(见附件1《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荐项目数量一览表》),向教务处报送以下材料:
(1)《“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见附件2,纸质和电子稿,一式一份)和相关支撑材料一套(主要指申请人和指导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复印件)。
(2)《“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匿名评审用)》(见附件3,仅提交纸质,一式三份).
(3)《“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高校学生项目情况统计表》(见附件4:工作表1)、《“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高校项目指导教师信息统计表》(见附件4:工作表2)、《“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高校项目参与学生信息统计表》(见附件4:工作表3)(纸质材料和电子稿,一式一份),其中,校级一般项目和学院自筹项目无需填写工作表2和工作表3。
(4)2011年立项的校级重点项目(见附件5)需填写《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附件6)
以上材料请按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分类别、级别填写汇总表按时提交,逾期不予受理。
2、学校将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书面评审。
3、校级项目由学校正式发文公布;国家级项目需经河南省教育厅评审批准。
4、签订《“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合同书》(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六、其他
1、时值假期,请各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加强管理,及时安排学生申报,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2、全校各类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均应按照《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规定向项目参与学生免费开放,安排专人负责为申报项目的学生提供考察实验条件的便利,并优先安排使用仪器设备。
3、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管理规定均按照《“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4、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约定进行,学校和学院联合组织专家负责实施。项目结题验收时须提交项目合同书约定的各项成果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未尽事宜,请致电3326192咨询,联系人:秦豫皖
1、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荐项目数量一览表
2、“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
3、“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匿名评审用)
4、工作表1“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高校学生项目情况统计表
工作表2“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高校项目指导教师信息统计表
工作表3“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高校项目参与学生信息统计表
附件5、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
附件6、河南南师范大学2011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级重点项目立项名单
附件7、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
商学院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安排
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现
将2012年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成立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申报及组织管理等工作(见附件三)。
2、成立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导师组(见附件一、附件二),导师组负责指导各申报项目的撰写及实施。
3、9月4日上午8点30分所有参与指导学生项目的老师到学院会议室开会。
4、所有申报材料9月8日前必须交到学院,逾期不交者视为放弃。
5、9月9日上午8点30在学院进行项目评审,所有参加项目申请的同学请务必准时到场。
6、2011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同学可在9月3日以后返校准备申报材料。
附件一:
商学院
具有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格的教师名单
申报校级项目者,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申报国家级项目者,指导教师应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科技竞赛和科技开发成果特别突出的副教授,且同时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鼓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担任指导教师。本年度每位教师同时指导申报的国家级和校级项目不能超过2项,请务必和导师联系确认后再确定自己的指导教师。
工商管理系
陈酉宜(硕导副教授)、石五学(硕导副教授)、楚金桥(硕导教授)
财务管理系
任鸣鸣(硕导教授)、李敬(硕导副教授)、李胜坤(硕导教授)
经济学系
康建英(硕导教授)、任太增(硕导教授)、刘新同(硕导教授)、张秋(硕导副教授)、乔俊峰
(硕导副教授)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侯明利(硕导副教授)
金融学系
胡国恒(硕导教授)、朱秀芹(硕导副教授)
市场营销系
崔保军(硕导副教授)、吕未林(硕导副教授)
具有指导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格的教师名单
工商管理系
陈酉宜(硕导副教授)、石五学(硕导副教授)、楚金桥(硕导教授)、尹媛媛(讲师)、王喜刚
(讲师)、郜翔(讲师)、王茜 (副教授))、何海琴(副教授)、宋树伟(讲师)、杨慧慧
(讲师)陈清利(讲师)
财务管理系
任鸣鸣(硕导教授)、李 敬(硕导副教授)、李胜坤(硕导教授)、董雪雁(讲师)、
吴昊(讲师)、王翠花(讲师)
经济学系
康建英(硕导教授)、任太增(硕导教授)、刘新同(硕导教授)、张秋(硕导副教授)、乔俊峰
(硕导副教授)、李荣华(讲 师)、王现林(讲师)、杨玉珍(副教授)、邵彬涛(讲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侯明利(硕导副教授)、丁祥生(副教授)、牛爱英(副教授)、李刘艳(讲师)、
李靖波(讲师)
金融学系
胡国恒(硕导教授)、朱秀芹(硕导副教授)、张东云(副教授)、李群峰(副教授)、
武立永(讲师)
市场营销系
崔保军(硕导副教授)、吕未林(硕导副教授)、朱 建(副教授)、张景龙(讲师)、董雪冰(讲
师)、张瑞红(讲师)、赵占恒(讲师)、王令耀(讲师)、李杰(副教授)
商学院
201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