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学时数: 36 学分: 1 适用专业:普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介绍、欣赏中外各时期、各类型的经典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本课程为普系各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对中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扩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范围及欣赏能力,从而掌握中外音乐在形势及内容上的特征,使学生具备分析各类不同体裁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对艺术类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要求学生大致掌握中西方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及音乐审美上的不同
2 、要求学生掌握中外音乐体裁、风格以及不同时期各类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四、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音乐艺术与审美鉴赏
1 、音乐艺术与音乐功能
2 、音乐审美因素及审美实践
第一章 中国音乐艺术
第一节 民歌
教学要求:了解民歌的历史、特征、分类及文化意义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 、民歌的概念
2 、各类民歌的特征及功能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与特征
教学难点:各地民歌风格的辨识
第二节 曲艺
基本要求:了解曲艺的种类、历史、表演特点,欣赏代表性曲种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 、曲艺的概念及分类、表演特征
2 、鼓词类说唱的名段赏析
3 、弹词类说唱的名段赏析
教学重点:掌握欣赏曲艺音乐的方法
教学难点:方言风格的辨识
• 戏曲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戏曲发展历史、分类及欣赏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 、戏曲的概念、历史及声腔分类
2 、昆曲欣赏
3 、梆子腔概述及欣赏
4 、皮黄腔概述及欣赏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欣赏戏曲
教学难点:戏曲剧本分析及风格辨识
第四节 中国器乐作品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器乐作品的分类、历史和代表作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及理论:
1 、古琴音乐
2 、民族器乐:北方锣鼓、江南丝竹
3 、近现代中国作品:交响乐,民族乐队作品
教学重点:区别传统器乐与近现代民族器乐作品在审美及形态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不同审美的理念建立
第五节 中国近现代声乐作品
基本要求:中国近现代声乐作品的发展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代表作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及理论:
1 、历史背景及代表作品和体裁形式
2 、艺术歌曲
3 、合唱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近现代各类声乐题材及代表作品,注意各类歌曲的产生背景及现实意义。
第二章 西方音乐艺术
第一节 交响乐
基本要求:了解交响乐的概念、分类、历史及代表作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 、交响乐的概念与分类
2 、古典时期的交响乐
3 、浪漫时期的交响乐
4 、民族乐派的交响乐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欣赏交响乐
教学难点:各时期风格的辨识
第二节 室内乐
基本要求:了解室内音乐的概念、类别、历史及名作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及理论:
1 、室内乐的概念及类别
2 、古典时期的室内乐
3 、浪漫时期的室内乐
4 、民族乐派时期的室内乐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室内乐及如何欣赏室内乐
教学难点:各时期室内乐风格的辨识
• 艺术歌曲
基本要求:了解艺术歌曲的概念、代表人物、历史、代表作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 、艺术歌曲的概念、历史
2 、浪漫时期的主要艺术歌曲名作
教学重点:如何欣赏艺术歌曲
教学难点:旋律与伴奏的关系分析
第四节 歌剧
基本要求:了解歌剧的概念、代表人物、历史、代表作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 、歌剧的源流、发展
2 、古典时期的歌剧
3 、浪漫时期的歌剧
4 、民族乐派的歌剧
5 、上述不同时期的歌剧风格辨识
教学重点:如何欣赏歌剧
教学难点:各期歌剧的异同
五、课时分配
总学时数: 36 学分: 1
序号 | 章节 | 课时 | 备注 |
1 | 绪论 | 2 | |
2 | 中国音乐艺术 ---- 民歌 | 2 | |
3 | 曲艺 | 2 | |
4 | 戏曲 | 4 | |
5 | 中国器乐作品 | 6 | |
6 | 中国近现代声乐作品 | 2 | |
7 | 西方音乐艺术——交响乐 | 8 | |
8 | 室内乐 | 4 | |
9 | 艺术歌曲 | 2 | |
10 | 歌剧 | 4 |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尹红 张友刚《大学音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孙继南 《中外名曲欣赏》,山东教育出版社
七、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班级授课制、多媒体配合教学
八、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教学网站:无
专业文献:
Indiana大学图书馆乐谱资料:(英文)
http://www.dlib.indiana.edu/variations/scores/
icking乐谱资料网:(英文)
http://icking-music-archive.org/index.html
制 订:公共艺术教研室
执笔人:张睿婷
审定人:白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