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省“硕师计划”供需见面会在我校召开
校党委书记周铁项致欢迎辞。周书记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历史及发展情况和学校多年来为农村学校师资培养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并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厅副巡视员赵国河代表省教育厅发表讲话。他首先强调了实施“硕师计划”的深远意义,并要求相关高校协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做好研究生报名工作,对用人单位为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签约毕业生在工作、学习条件、专业发展、工资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中小学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签约学员落实相关待遇,使其安心从教。同时,他也对签约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大家要珍惜机遇,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学生张晶晶代表全体参加此次见面会的学生发言,她表示愿意扎根基础教育,在农村教育的实践中增长知识,锤炼本领,传播文明,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教育厅领导一行在周铁项书记、徐存拴副校长的陪同下亲临签约现场指导工作。赵国河副巡视员听取了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筹建工作汇报,并考察了实验室。他对我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的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各贫困县代表和来自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和我校的具有推荐资格和备选资格的2013届相关专业毕业生在我校球类馆进行了现场签约。
目前,我省205名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签约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我校150名,河南大学30名,信阳师范学院20名,洛阳师范学院5名。
(教务处 董亚杰 邓晓刚)
周铁项书记在河南省2012年“硕师计划”
供需见面会上的欢迎辞
尊敬的赵厅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学们:
受河南省教育厅委托,由承办的河南省2012年“硕师计划”供需见面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本次会议得到了河南省教育厅领导的殷切关心和指导,得到了各市县教育局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全体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建设与发展的教育厅领导、各地教育局领导以及高校的各位同仁致以衷心的感谢!
建校八十九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以振兴中国教育事业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已任,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现设有21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专业为一本专业,5个专业为本硕连读专业;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设有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与研究应用中心。学校在本科质量工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具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9大类中的8类,在全国师范大学和河南省高校中均名列前茅,这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同时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亿余元,馆藏图书295万册。现有各类学生4万余人,在岗教职工22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考取硕士生的比例稳定在30%以上。学生的教学技能、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扬。
“硕师计划”是提高农村师资水平,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一项基本制度;是鼓励和吸引优秀大学生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造就大批高层次高素质骨干教师的有效方法。自2004年教育部启动实施这项计划以来,经过近10年的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我省“硕师计划”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稳步扩大,为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从2010年起“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结合后,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硕师计划”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这为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基础条件。
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我校与国家“硕师计划”工作同步,自2004年起开始承担“硕师计划”研究生的推荐和培养工作。从此项工作开始实施起,学校即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了“硕师计划”研究生在报名、推荐、录取、培养等环节规范、有序地进行,确保了“硕师计划”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为“硕师计划”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效保证了“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此,我代表对你们的辛勤工作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一度的供需见面会是河南省教育厅促进“硕师计划”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旨在为用人单位和同学们架起一座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桥梁,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用人单位搭建一个广纳贤才的平台。我们诚恳的希望各用人单位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同时,我们也真诚地企盼能与各用人单位继续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推动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全体毕业生同学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会议期间,我们将竭诚做好各项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为大家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周之处,还请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也将及时改进和完善。
最后,预祝河南省2012年“硕师计划”供需见面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在师大期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河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赵国河在2012年“硕师计划”
供需见面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今天我们相聚在,共同举行2011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供需见面会。我代表教育厅对这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参会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代表表示诚挚欢迎!向志愿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各位同学表示美好祝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通过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造就大批高层次、高素质骨干教师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硕师计划”在我省实施以来,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每年都组织召开一次大型的供需现场会,广泛宣传这项政策的意义,积极动员优秀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并邀请用人单位和“硕师计划”研究生来参加见面会,双向选择,现场签定协议书。从2004年实施这个项目至今,河南大学、、信阳师师范学院共培养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925名,为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培养了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骨干师资力量。
今年,教育部共下达我省“硕师计划”研究生推荐名额205名,前期各高校已严格按照免试研究生推荐的程序,认真做好了遴选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今年的“硕师计划”工作,我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实施“硕师计划”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内涵。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推动“硕师计划”工作在我省有序进行。各高校要协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做好研究生报名工作,进一步完善“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方案,努力探索创新“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管理,保证培养质量。各地、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从教师教育人才建设的高度,积极接收“硕师计划”研究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落实工资及有关福利待遇,使其安心从教。
二是希望各地统筹实施“硕师计划”和“待岗计划”,认真落实相关待遇。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硕师计划”研究生可以直接签约聘为编制内正式教师,到县镇普通高中学校任教;也可与“特岗计划”结合起来,统筹实施,聘为特岗教师。各地要将“硕师计划”政策精神及当地中小学教师需求情况向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机构编制、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硕师计划”双向选择和签约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和我省“特岗计划”、“硕师计划”有关文件精神,今年工作部署上作了调整,要求“硕师计划”研究生的签约单位必须为设岗县教育局,录用到岗后,由设岗县教育局负责派遣到有关高中学校任教。
三是希望各位在座的“硕师计划”研究生们要珍惜机遇,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将来到了基层教学岗位,一方面,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爱岗敬业、辛勤工作,摸索教育教学规律,虚心地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和请教,尽快的成长为一名经验型的教师;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教育硕士研究生,要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钻研业务,不懈追求,引领教师教育专业化成长,逐步过渡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预祝2012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供需见面会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情舒畅,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晶晶在省2012年“硕师计划”
供需见面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学生张晶晶,在今天这个隆重而热烈的会议上,我非常荣幸能代表2013届全体硕师计划的同学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参加硕师计划的全体同学向各位领导老师以及远道而来的为我们提供锻炼平台的各界教育人士表示深深地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这次锻炼的机会,为我们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我们09级的同学满载三年的累累硕果来到了就业这道门槛前,“硕师计划”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大门,通过优惠的政策支持,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础教育领域建功立业。“硕师计划”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创新了农村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同时又提高了农村教师学历层次。面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硕师计划成为我们的优先选择,而三年的农村从教经历在我看来更是一笔丰厚的人生财富。此外,自2010年起“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的紧密结合,对我们来讲又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四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最美好最珍贵的岁月让我们终生铭记,师大的特色活动“师范生基本技能大赛”为我们锻炼教师技能,坚定从教信念提供了平台;社团的支教活动为我们了解学生需要,增加实践经验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师大的四年,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学养,扩大了我的视野,不但让我在学识上、专业上有了显著提高,同时,理想信仰、品质人格、做人之志气、人生之豪气等方面也都在这个过程中萌生和强化。我和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热切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河南省2012年硕师计划的一员,挑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我们愿意扎根基层教育,在农村教育的实践中增长知识,锤炼本领,传播文明。
在此,我代表今天和我同样即将签约硕师计划、准备踏上农村教育征程的同学们郑重承诺:第一,秉承传统,坚定信念。“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多学习,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同时不能只满足于农村的三年教学工作,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了解农村的教育现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我们教育硕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爱岗敬业,拼搏进取。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刻苦钻研,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深厚的涵养,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认真备课、听课、上课,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稳讲台,尽早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卓越教师。
选择硕师计划这条路或许会有些辛苦,或许会遇到挫折,但我们要始终坚信深度源于真知灼见,平和来自求真务实,这些所谓的辛苦和劳累会让我们感到踏实和欣慰,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这些也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同学们让我们放下骄傲与荣耀,坚持谦虚与平实,积极投身农村教育,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勇挑重任,开拓创新,再创辉煌!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
谢谢大家!
教务处组织召开新增专业申报和现设专业整理工作会议
会上,陈广文处长首先传达了《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整理和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整理和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并就我校如何贯彻落实两通知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接着教务处副处长张顺利从新增专业申报原则、申报材料要求、新增专业论证时间安排和现有专业整理四个方面对《关于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申报和现设专业整理工作的通知》进行了解读。在谈到新增专业申报原则时,张处长说:本次新增专业申报和现设专业调整要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则。1.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文件精神和我校专业布局调整情况,对我校 "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进行适当调整;2.新增专业要有利于优化学校专业结构,扩大学科门类, 3.新增专业要有利于优化学院专业结构;4.新增专业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基本专业为主,特设专业和部控专业为辅,严格控制目录外专业;5.新增专业要充分考虑利用学校教学资源;6.已通过2012年学校新增专业预评审的专业优先,分别为酒店管理、艺术与科技、生态学、文化产业管理、小学教育、知识产权。张顺利副处长还就专业申报和整理工作如何顺利开展及2012-2013学年春季学校开课计划制定及排课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布置。
最后,陈广文处长要求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新增专业申报、现设专业整理和排课选课工作,从学校整体发展的高度出发,周密安排,把以上工作做细做实。
(教务处 池月新)
校召开2012年拟新增本科专业论证会
会上,教务处处长陈广文对今年新增专业的申报情况、评审原则和评审办法进行了简要说明。法学院的知识产权专业、环境学院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等12个拟增设专业的负责人就增设本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办学条件、经费预算等内容进行汇报。校领导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结合我校办学总体思路与定位,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及办学条件,对本次申报的拟增设专业进行了充分论证,对拟增设专业进行了投票表决。
最后焦留成校长作总结讲话。他对拟增设的12个专业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各学院积极性高,思路清晰,论证准备充分,更加理性。同时,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认识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专业建设,要紧密围绕学校建设和发展规划,抓住机遇、眼界放宽,充分、灵活的利用好全校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二要切实保证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并在师资、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招生计划等方面提供坚实支撑;三要切实做好本次新增专业网上申报工作,教务处要统筹规划,相关学院要全力配合,在积极做好申报工作的同时,提前准备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工作。
(教务处 秦豫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