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位与目标
学科点所在的学校为省部共建师范大学。本学科定位是立足中原,面向全国,为“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人才保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术梯队培养为支撑,扎根中原,建构具有鲜明特色的戏剧与影视教学模式与研究优势,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学科。
二、优势与特色
1.学科优势:河南是戏剧大省,戏剧种类丰富,戏剧活动活跃,为学科点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学科借助传统文学艺术研究丰厚的成果积累,聚焦中国戏剧经典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科点依托学院的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戏剧)、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多个省级基地,以及河南省广播电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河南濒危剧种的抢救保护、民间戏曲文字与音像资料搜集整理、地方戏的活态保护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2. 学科特色:(1)地域性。本学科以河南地方戏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豫剧、曲剧、怀梆、二股弦等剧种的研究、保护方面取得突出成果;(2)应用性。研究人员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服务,形成了“调查——研究——服务”的有效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当下性。本学科注重以当代视野研究新世纪以来的电影与剧作,关注著名导演和优秀剧作家的新作,积极开展交流互动,在影视评论与剧作研究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人才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戏剧艺术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注重戏剧表演与创作的互动与交流,具备从事现当代戏剧剧本创作、研究和评论等方面的能力。
2.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理论,具备研究中国传统戏曲作品、地方戏剧田野调查与保护创新等能力。
3.具有系统扎实的电影理论基础和开阔宽广的电影史视野,注重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电影评论、制作等能力。
4.了解广播电视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把握广播电视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及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具备广播电视艺术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学科方向设置
本学科共设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地方戏曲保护与研究、现当代影视评论和广播电视艺术四个方向。
1.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注重现当代文学与现当代戏剧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对戏剧史料的梳理与学术前沿的把握,在地方戏剧研究,尤其是新世纪中原戏剧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呈现出戏剧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地域性特色。
2.地方戏曲保护与研究:侧重地方戏曲资料整理、地方戏曲发展历史、地方戏曲相关理论的研究。在豫剧、曲剧、怀梆、二股弦、大平调、落腔等多个剧种的调查、挖掘、整理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地方戏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现当代影视评论:重视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叙事问题研究,从类型与导演两个维度切入,探讨当前电影类型与题材创作现状,解读当代著名导演和青年导演的电影风格。
4.广播电视艺术:主要致力于电视纪录片的分析和研究,侧重从叙事风格和电视语言特点分析和解读经典电视纪录片,研究电视纪录片的流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五、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一个年轻但充满活力的学科。近4年来,承担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30多篇,获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等多项奖励,研究成果和戏剧实践影响较大,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道。
1.现当代戏剧经典作家研究。学科带头人曹书文对曹禺、老舍等著名剧作家的经典剧目重新解读,提供了较为新颖研究视角,引起学界关注。
2.河南地方戏曲研究。在曲剧、怀梆、二股弦、哼小车等地方戏曲的文化生态、源流考辨、活态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论文《生态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关键》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怀梆文化生态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怀梆的专著,该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得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3.学科骨干在学界有较大影响。学科带头人曹书文为教育部国培专家、河南省高校文学教指委秘书长、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丁永祥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高校优秀学者、河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陈鹏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主讲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骈文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