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平台  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7-02-17    浏览次数:1636

    "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7月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建设(教技函[2007] 46号)。该实验室的建设基础是1999年河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河南省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和2003年12月被河南省科技厅直接认定的"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是河南省最早设立的环境类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黄淮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关键问题,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目标管理,在研究方向凝炼、学科与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科学研究、科研条件等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实验室建设的高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

     实验室注重研究方向的前瞻性与区域特色的鲜明性。结合国内外本学科发展动态及河南省科技战略发展和区域特征,紧密围绕黄淮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凝练形成了"黄淮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修复策略、黄淮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治、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黄淮区域特征污染物检测技术"四个区域特色突出、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水环境污染的削减控制技术、环境污染物化学行为、绿色化学、超痕量分析检测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2、实验室依托学科新增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一级重点资助学科,学科建设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

     实验室依托于环境科学学科。该学科筹建于1978年,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环境类专业之一。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质,1993年获得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目前唯一拥有环境类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9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新增"环境科学"本科招生专业。1996年以来,该学科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并受到重点资助,是省内本领域唯一受到省教育厅资助的一级重点学科。该学科还设有"环境科学"省级特聘教授岗以及"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校级特聘教授岗,已成为河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3、汇聚了一支以具有博士和高职称人才为主要力量,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高水平的学术队伍。

     实验室主任由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张杰教授担任。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或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所占比例达到84.3%。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河南省杰出人才、杰出青年科技创新计划、高校创新人才计划获得者10人。经过实验室建设期间的培育和人才汇聚,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团结协作、工作认真负责、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队伍。

     4、基础研究成果质量、服务社会贡献能力明显提升。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和工程研发项目实力增强。

    在科研立项方面,近两年来,实验室成员新增主持省部级以上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8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教育部项目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30项,省级一般及横向合作项目30项,新增科研经费1708.8万元。2007年11月,经过激烈竞标,实验室凭借在城市污水厂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获得河南省首次设立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经费额度200万元;争取到河南省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专项科研经费500万元,表明实验室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重大应用科研项目的能力显著增强,并为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经费保障。

     在基础研究方面,2007年9月以来,实验室成员在SCI源期刊、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56篇,其中被SCI、EI收录184篇,占核心以上论文总量的51.7%;SCI二区论文35篇,Top Journal刊物论文8篇。参编著作4部。在本领域顶尖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 Water Res.和绿色化学领域顶尖期刊Green Chem.以及重要SCI源期刊Chemosphere,J. Hazard. Mater.,J. Chromatogr. A等刊物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标志着实验室在本领域内的部分基础研究工作水平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其中,实验室以为第一研究单位在EST和Water Res.上发表的关于废水处理技术的两篇论文,是河南省高校(作为第一研究单位)在其上发表的首篇论文,EST论文发表后美国化学会网站在"Heart Cut"栏目予以了专文评介。

     在应用研究方面,实验室立项建设以来,有8项技术成果先后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申请受理1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实验室主持完成的"系列核苷生产新工艺"成果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超声无氯麦草制浆漂白一体化新技术"成果获得2009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在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实验室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科研用房面积增加到45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增加到2380余万元。

     两年多来,实验室新增采购了ICP-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目前已拥有价值2100多万元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和280万元的小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2380余万元,仪器设备条件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已成为河南省培养环境科技高层次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师大首页    |    党办    |    校办    |     宣传部    |     教务处    |     研究生处    |    人事处    |     图书馆    |    校内邮件
意见箱:frt@henannu.edu.cn 维护管理:任富同
Copyright 2014—2016 科技处 ,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