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旧金山大学现代与古典语言系斯定文(Stephen J.Roddy)教授与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现代语言文学系张嘉如教授应邀做客我院交流访谈,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文学院院长赵黎波、副院长屈会超,学院教师代表及研究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丁永祥教授主持。
赵黎波对两位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她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学院依托中原文化、中原非遗、中原文学开展的系列研究。她表示,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是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助力,希望师生们在交流中开阔视野,提升研究水平。
座谈会围绕“生态批评”和“成熟生态人格的培育”展开。老师们围绕相关问题和自己的研究与学者开展了较为深入的交流。
就“生态批评”的研究取向问题,斯定文从美国电影《旧金山的最后一名黑人》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影片的主要剧情引出当下美国的环境及种族问题。斯定文认为,美国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他以高度的人文关怀批判了资本与科技对生态的破坏,对美国黑人生存空间被挤占而被迫迁徙的社会问题予以担忧与同情。
就具体的生态批评方法问题,张嘉如以神话中的蛇与女娲的形象为例,引出在研究中经常忽略了动物性而只关注人性的问题,指出大多数人都是从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此导致现在的生态失衡现象,建议从人性与神性两个视角进行生态批评。
文学院文艺学马治军教授对于中国如何学习西方在生态批评领域的实践经验问题与两位教授进行了讨论。张嘉如表示,中国在生态批评中,要向内看,知行合一,加强对话能力,建立本土的生态话语体系,鼓励科学与文学之间进行跨学科交流。斯定文提出要保持自身的主体性,由浅入深,积极进行创新与实践。
赵世昌老师提出,“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之间对比”的问题。两位教授表示,受限于阅读范围,西方的汉学家往往只能从小的角度切入,对某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多关注宏大叙事,从史的角度进行宏观的研究。两种范式各有所长。斯定文教授强调,自己非常喜欢中国学者的宏大叙事,学者们都应该打开眼界去接触不同层级的东西。
丁永祥对座谈会进行总结,他赞扬了两位教授的人文关怀精神,并就生态批评的空间进行了阐发。
(文学院 康 佳/文 魏天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