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

发布者:屈会超发布时间:2024-12-09浏览次数:72


128日下午,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题为“从民俗理解中国文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屈会超主持。

郑土有以窗花与春节团圆习俗为例,引出了解民俗文化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关系。他将民族文化分为有文字记载的典籍文化和无文字记载的民俗文化两类,分别从“民俗”的定义、形成、“是什么”以及民俗与中国文化共四个方面分析了解民俗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郑土有指出,民俗是人类为和谐生存而创造出的必然产物,其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发展。他以中国文化中的生态观、家庭观等方面为引,分别从宗法家族和农耕文明的本质两方面重点分析,深度解析了中国人的敬老习俗的由来。郑土有通过对比中西方的生命观,指出了中国的生命观主要受农耕文明观念影响。他以刺绣、剪纸等为例,详细说明了典籍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区别,指出想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必须了解中国民俗。

屈会超对郑土有的分享表示感谢。他表示,本次讲座促进学生对民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入理解,为学院进一步探索民俗文化与中国文化提供借鉴思路。

专家简介:

郑土有,男,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审专家、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第八届主席团成员、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任第八、九届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代表著作有《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中国仙话与仙人信仰研究》《五缘民俗学》《中国农民画考察》等,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文学院 樊羽晴/文 袁晨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