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史金生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在崇文楼420会议室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基于语言交际属性的汉语语法实施挖掘和理论探讨”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崔应贤教授主持,三十余名师生参加学习。
史金生立足语言动态交际的本质属性,以全新研究成果揭示语法系统在真实交际场景中的动态运作规律。依托多模态历时语料库的实证分析,他提炼出汉语交际语法的四大核心特征:对话性、叙事性、说理性与戏剧性,开拓创新了跨学科研究新路径。史金生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经典文本,深入剖析汉语叙事传统中时空场景聚焦与多视角融合的叙事机制。以《孟子》对话体中的“设问——释理”结构为研究对象,他表示,在说理传统研究中,汉语特有的“情理约束”机制体现出关联性思维与暗示性表达的辩证关系。在戏剧性维度研究中,史金生开创性提出“虚拟现场性”概念,论证叙述者通过介入性评论与虚拟受述者所构建实现的交互话语表达体系,为语篇分析创造全新的理论工具。
崔应贤对史金生的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史金生教授的研究扎根传统资源,拓展现代语言学研究视野。其提出的“交际语法四维度”理论突破传统语言学的理论局限,古今语料互证的研究方法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范式样本,开辟语言认知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
专家简介:
史金生,首都师范大学燕京特设讲习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学科负责人,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语义功能语法专委会理事长,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汉语句法语义、国际中文教育和语言智能研究。出版专著《现代汉语副词连用顺序和同现研究》(商务印书馆)、《语法化的语用机制与汉语虚词研究》(学林出版社)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4项。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
(文学院 朱冰洁/文 赵梦溪/图)